居家隔离这几个字是经常能出现在眼前或是耳边的,居家隔离是现在比较重要的措施,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居家隔离呢,居家隔离14天就安全了吗。
什么情况下需要居家隔离
1、病情相对较轻的感染病人。 轻症病人:一般认为,仅有或没有低烧(38℃以下)、咳嗽,无呼吸困难者可为轻症。在居家观察中,一旦发现病情变化,应尽快就医。
2、密切接触者,即与已确诊的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。
3、经医生判断可以自行居家隔离的其他人群。
居家隔离14天就安全了吗
理论上来说14天之后是安全的,但不是绝对的,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,一般是3-7天,潜伏期长者可以达到半个月,基本上熬过14天没有出现异常的症状就可以排除了,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,病毒可以进行变异,为了安全起见,还是要少出门。
居家隔离吃饭怎么办
如果是单独居住或者是一家人都需要隔离的话,会由专门的社区人员将饭菜放到门口,不需要担心。 而如果是一家人中有一个人需要隔离的话,则吃饭的时候不能与家里人一起吃,应准备独碗、独筷、独吃、独洗,饭菜放门口自己拿;如果有剩饭剩菜,也要密封好,家人放入垃圾桶,双方都要勤洗手。
居家隔离适当的多吃什么
1、多摄入蛋白质。要尽量做到均衡饮食,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,糖、脂肪、蛋白质,三者缺一不可,同时还要加强蛋白质的摄入,比如,鱼、肉、蛋、奶、豆腐、腐竹、豆浆、坚果类。
2、多吃蔬菜水果。在居家隔离期间,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量,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成分,对身体健康有益。
3、多喝水。保证每天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ml。